俗話說“十里不同風,百里不同俗。”“在我們潛山地區也有一些不同,安徽天柱山的過年習俗平時也聽說過一些。尤其是小年是大年的開始,還有“送灶神”,天柱山是道教名山,道教中的灶神洞府就在我們安徽天柱山神秘谷中。
農歷臘月二十三,也是不少地方俗稱的“小年。”俗話說“吃了臘八飯,就把年事辦,如果說臘八是開場的鑼鼓,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。在天柱山民間,這一天有“送灶”和“掃塵”的習俗。
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,一旦被告,上天將會有所懲罰。所以在送灶時,要打點一下灶君,求其高抬貴手。
?????“送灶”也稱“祭灶”。一律添加一份糖稀作為祭品,故俗稱稠糊狀的糖稀為“灶糖”。用這種糖稀敬奉給灶神飽吃,說是要黏住他的嘴巴,甜透他的口舌,好讓他“上天”后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不出凡間的過失罪責,只能甜言蜜語多說好話。
“現在城里幾乎都沒有送灶這種習俗了,但在有的農村還有這樣的風俗,只是儀式也有所簡化,大多破除了那種擺酒肴、獻糖稀的程序,一般燒香放炮的習俗還有延續。”,“現在之所以感覺到年味淡了,跟這些傳統習俗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關系。”送灶七天后,除夕三十晚上又會將灶神接回來“過年”,敬請灶君重登原位,司其職責。當天還會有燒香放炮的“接灶”儀式。
??????臘月二十三“送灶”之前,還有“掃揚塵”的習俗。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房間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。務必打理得干干凈凈、利利索索,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。
在天柱山當地,有不少地方是在臘月二十三、二十四這兩天民間有接祖宗回家過年的習俗,俗稱“接祖”。
關于“接祖”時的祭品,一般農家多是用一只雞、兩條鯉魚和一塊肉代表“三牲”。如果是大宗族在祠堂祭祖,大多會有整豬、整羊和整雞。“接祖”過后,直至新年正月里“送祖”后為止。
按民間說法,因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新春掃塵有除“陳”(塵)布新的含義,其用意是把一切“窮運”“晦氣”統統掃出門。這一習俗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。(文/徐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