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無心而宛轉,山有色而環圍。窮幽深而不盡,坐石上以忘歸。”這是山谷流泉文化園石壁上詩人王安石的一部大作,散發出古代文人墨客對山谷流泉道不盡的深切情感,權且引來當作這篇文章的開篇。
山谷流泉文化園坐落在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鎮風景村內,它位于三祖寺佛殿后面。山谷流泉指的是三祖寺西側的一條山溪,它發源于及第庵的左山,曲折潛流至鳳凰山下,上游名潺潺溪,因水聲潺潺而得名;中段因有一塊形似臥牛飲水的巨石橫于溪間,所以被稱為石牛溪。下游則是山谷流泉,它自北而南,逕入潛河。
景區內溪流潺潺,環境優雅,在長1500余米山溪石壁上留存有自唐代至當代300余方石刻,詩詞賦銘記體裁兼備,楷行草隸篆五體俱全,其中,王安石、蘇東坡、黃庭堅等大家名刻尤為珍貴,被譽為“安徽第一刻”和“室外詩書博物館”,這里石壁陡峭,松蘿叢覆,空氣清新,泉流其間,宛轉激回,山溪兩岸摩崖與溪間巨石上石刻眾多,其中以山谷流泉處最為密集,也最為精彩。
歲月變遷,山谷流泉有些作品受自然風化影響,有的早期損毀,有一部分已不復存在,但現在山谷流泉現存的石刻,還是存有從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直到民國歷朝歷代的各種石刻保存非常完好,是安徽之最,在全國名列前茅。
如今的山谷流泉,是一處珍貴的書法藝術寶庫,更是一座天然的史料檔案館,同時也是現代網紅打卡地,每天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來體驗打卡,在這里,人們既能尋找內心的平靜,又能體驗到穿越時空的思念......
我心中的山谷流泉,宛若佳人,雖幽居空谷,與草木為鄰,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,你若喜歡讀書、寫寫愛寫的文字和心靈雞湯,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,專注于每一個當下以平靜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,其實,慢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擁有。(文圖/孔海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