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曾言道,“言不信者,行不果”。所以可以看出,無論是在古時亦或是在當代,做企業或者是為人處世中誠信就是一條生命線,跨越不得。
有一個成語傳到當今已經是被誤傳了,這個成語就是“無奸不商”,從字面就可以看出是一個貶義詞。其實這個詞應該寫作“無尖不商”,出典為古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,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,以保證分量準足。銀貨兩訖成交之后,商家會另外在米筐里氽點米加在米斗上,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"尖頭",盡量讓利。這點利頭,既讓客人受用了,也為自己的生意攢下了好聲譽,此后便是財源廣進了,這就是老派生意人的“誠信”。
說到老派生意人,徽商領袖、紅頂商人胡雪巖在中國的商界可謂是大名鼎鼎,他經商時的很多傳奇經歷至今都讓人津津樂道,但有一件事卻未必有很多人知曉。
胡雪巖的錢莊開業不久,駐杭州綠營兵的“千總”羅尚德就存入1.2萬兩銀子,卻既不要利息,又不要存折。在老家的羅尚德是一名賭徒,定下婚約卻不成親。因為好賭,他前后用去岳父家1.5萬兩銀子。為此,岳父說出了“為了退婚寧可不要這萬兩銀子”的話,深深刺激了羅尚德的自尊心。羅尚德便投身軍營,經過十數年年的省吃儉用終于積蓄了1.2萬兩銀子,此時他卻接到軍令需遠行,因無親眷相托,只好拿到胡雪巖的錢莊來存儲。
他將銀子存入胡雪巖的錢莊,既不要利息,又不要存折。一是因為他相信錢莊的信譽。二是因為自己就要上戰場,生死未卜。知曉此番情況后,胡雪巖決定照規矩以3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算,3年之后來取,付本息1.5萬兩銀子,并辦理了一個存折,交由錢莊負責人代管。
后來,羅尚德陣亡戰場,他在生前委托兩位同鄉將自己在錢莊的存款提出來,轉至老家還債。這兩位老鄉手頭沒有任何憑證,原以為這筆存款就此被賴掉,不想錢莊在證實他們確實是羅尚德的同鄉后,這筆存款不僅如數照付,而且還照算了利息。
?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錢莊在照付了羅尚德的存款后,引來了大批的人來此存款。原來,回到軍營后,羅尚德的兩位同鄉講敘了取兌銀子的經歷,錢莊的聲譽軍營中拔高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。為此,眾多官兵都自己長年的積蓄存入胡雪巖的錢莊,不問利息、不留存折。
這便是誠信的魅力,正所謂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
但作為一個旅游人,如果從旁觀的角度和互聯網的視野去看待整個國內旅游界,卻頗有一種“無奸不商”的感慨。
麗江的酒托事件、青島的海捕大蝦事件等等等等,一次又一次對民眾的旅游信心進行了沖擊。美麗的表象和黑暗的交易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尤其是遍布國內旅游市場的低價游,其實無論是經營方還是游客,都能清楚的看到這其中是有問題的。但就是這蠅頭小利讓一場公公正正的交易變成了一場博弈,到最后大家都是輸家,輸了誠信,輸了心情。傅玄曾說過,“禍莫大于無信”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,為人之本理應把誠信與道德作為立身之本。獲取利潤是企業的生存目的,誠信經營才是獲取利潤的唯一手段。
大眾旅游時代到來,國人的旅游需求與旅游產品的供給,都呈井噴之勢,在這次旅游大潮中想迎頭而上就應該拼品質、拼誠信,就是要在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這六門功課上下功夫。只有游客身心愉快、眼界開闊了,企業才會收獲游客的交口稱贊,美譽度直線上升,財源滾滾來就不會再是一句祝福語了。
恰逢“3.15”到來,心中有感,撰此小文以慰誠信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