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柱山,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山地,又名潛山、皖山、皖公山(安徽省簡稱“皖”由此而來)、萬歲山、萬山等。
那么“皖”字是什么意思呢?皖又有怎樣的來歷呢?為什么把“皖”作為安徽省的簡稱?
“皖”的本義是指“屋內有黑色,屋外已見白光”,即“晨曦”之意,追本求源,原來“皖”系五帝時代名臣皋陶(音yao)之后裔的一個支族,是一個奉晨光為圖騰、崇拜自然的部落方國。“皖”在古書上與“睆”通用,所以我們經常取其引申義“明亮而美好”。
天柱山地區自古以來山青水秀好風光且民風淳樸,這樣美麗的地方,周天子封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名稱叫“皖國”。皖國是一個面積不大的諸侯國,區域范圍基本相當于今潛山、懷寧、岳西、太湖、宿松、望江六縣和安慶市區。春秋時被楚國所滅。皖國的諸侯王稱為皖伯大夫,他以仁政治理皖國,很有政績,后人為紀念他,尊稱他為皖公,把天柱山稱之為皖公山,又叫皖山。流經天柱山下的大河稱為皖水,皖水注入長江后在安徽境內的800里被稱為皖江。潛山市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,歷史上被稱為皖城。自周朝至今,“皖”的歷史已有近3000年。
清朝康熙六年(1667年)設置安徽省,省名取安慶和徽州兩府的首字合為“安徽”,以“皖”字作為簡稱,既具有悠久歷史、又含有美好寓意。說來很奇巧,在神秘谷入口處的懸崖峭壁上,我們還能一睹渾然天成、惟妙惟肖的“皖公神像”——這位安徽的“老祖宗”,以他深邃的目光雄視千古,洞察著世事人心……
周封皖伯大夫治皖,皖國的都城就建在今天的潛山市,被稱為“皖城”。從東漢到南宋末年,在這13個世紀中,皖城作為州、郡、府治所有長達800年的歷史,一直是皖西南的重鎮和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、蘇東坡和南宋寧宗皇帝都曾在這里為官。因南宋寧宗皇帝曾當過舒州節度使,他于1195年即位,便將舒州升格為安慶府,取“平安吉慶”之意。“安慶府”最初設在古皖城。直到南宋端平三年(1236年),安慶府治才遷往長江岸邊,景定元年(1260年)正式建造今安慶城。自此,古皖城走向衰落。到元代至治三年(1323年),設置潛山縣,縣治所仍在古皖城舊址,2018年,潛山撤縣設市,即今天潛山縣級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的梅城鎮。(徐干)
?